凡特景观带您领略雕塑魅力 一代人的记忆|江南商场雕塑保留原址,创作者回忆当年创作过程发表时间:2021-01-08 14:22 一代人的记忆|江南商场雕塑保留原址,创作者回忆当年创作过程城市雕塑是一个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,也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。 35年前,著名雕塑家唐大禧和助手俞畅花了一年时间完成了“未来属于我”这座城市雕塑。 35年过去,这座雕塑已经和常州城融为一体,彰显着这座城市的朝气与活力。 ![]() 目前,江南商场附近规划改造正在进行,据悉,本次改造将会在保留原有雕塑的基础上,拆除部分建筑,梳理植物、保留大树,整体提升景观。 近日,常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到江南商场雕塑创作者唐大禧,他给我们讲述了这座雕塑背后的故事。 按照最初的设想 江南商场的雕塑并不是现在的样子 84岁的唐大禧现在生活在广州,仍一直惦记着远在千里之外的“未来属于我”这座城市雕塑。为此,他还专门给我市有关部门写信,寻找当年邀他参与创作的常州团市委工作人员。 ![]() 年深岁久,唐大禧已经忘记那两位工作人员的姓名,但一些细节仍清晰地印刻在他的脑海里:1984年的一天,这两位工作人员来到他当时所在的单位广州雕塑院,请他“出山”,为常州创作一座城市雕塑,主题是“向科学进军”。 当时,他们关于雕塑的设想很简单,就是两个青少年骑在火箭上,表达‘向科学进军’这个主题。他们说,已经筹集了部分经费,问我能否完成这个作品。 唐大禧当即予以肯定回答,并告诉对方,雕塑可以做得更艺术一些,更气派一些。随后,唐大禧开始重新构思雕塑的造型。在他看来,当时的常州是全国有名的新兴工业城市,作品一定要充满浪漫主义情怀,要有一种英雄主义的味道。 ![]() 酝酿多时,雕塑造型最终在他脑海中形成:在蓝天白云下,一位手擎金钥匙的女青年意气风发地骑在马背上,寓意高举科学大门的钥匙,向科学王国进军,以此表现常州青年探索未来、开拓创新、建设常州的形象。 场地、技术、资金 多少困难都一一被克服 为了创作这个雕塑,唐大禧在常州待了一年时间。“最初是我一个人设计,后来助手俞畅也参与进来。作品设计定稿后,我们做了个模型,然后根据模型再进行放大。” 在放大模型时,唐大禧还向棉纺织厂借用过场地。后来,创作需要技术精湛的工人,为此,雕塑的建造再次更换地点。 ![]() 当时,常州有个洪都飞机厂,里面的工人有丰富的生产经验。于是,有关部门就与该厂协调,借调部分工人参与城市雕塑的创作。 唐大禧回忆,当初预算有限,为了节省物料,雕塑并没有做成实心的,用的是厚度较大的铜皮。 ![]() 当时中国的雕塑界,还没有成熟的技术来创作这么大的雕塑。经过一番思考,唐大禧决定借鉴前苏联的雕塑技术,采用“铜皮敲打”锻造工艺,先用水泥做好模子,然后把铜皮加热,一个部位一个部位地进行敲打,分解完成雕塑作品的各个部位后,再进行拼装。 一开始,工人们并不知道他们敲打的是什么。后来,当大家把所有部位拼起来,才知道原来是一个手持钥匙、骑在马背上的女孩。 唐大禧印象最深的就是,作品完成时,工人们热烈欢呼起来,脸上洋溢着深深的成就感。 因为牵挂,他曾来常州探望这个雕塑 现在,他最关心的是保护 据介绍,江南商场处这座雕塑最终完成于1985年12月。整个塑像由基座、马和人物三部分组成,呈紫铜色,重7吨。它高9.3米(连基座高17米),长7.5米,宽2.5米。上有题字“未来属于我”,出自刘海粟之手。 ![]() 此前,我从未创作过这么大尺寸的雕塑作品。我一直想创作一个大型城市广场雕塑,却迟迟没能实现。上世纪八十年代,整个国家的经济水平有限,很多地方都没有实力来做这么大个头的城市雕塑。所以,与其说我为常州创作了这个雕塑,不如说这个雕塑让我实现了期待已久的心愿。 唐大禧回忆,“未来属于我”在当时是全国最大的城市雕塑之一,一经问世就在雕塑界引起不小反响。当年,他在参加全国性的雕塑会议时,还被邀请现场发言,介绍创作“未来属于我”的经验和心得,很是风光。1987年,这件作品还荣获首届全国城市雕塑优秀奖,为唐大禧的艺术生涯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,并成为他心目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。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,唐大禧为了探望这件雕塑作品,专门来到常州。这也是作品完成后的35年间,他唯一一次回来。 那时候,常州经济迅速发展,和几年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变化。比如,雕塑广场附近多了很多高楼大厦,高层建筑林立。 ![]() 这些年来,他一直牵挂着江南商场这座雕塑。“我希望大家能保护好这件作品,我也相信,它会继续见证常州城越来越好的发展与未来!” |